【新聞稿】民俗永續,藝湛流傳 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了先民智慧與土地的歷史記憶,是最能彰顯一個區域獨特性與多元性的表徵。透過代代傳承無形文化資產,方能累積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社會才能永續發展。
高雄市政府為表彰本市各項無形文資保存者與民間團體的努力,特於今(111)年5月12日(四)假高雄市市定古蹟「高雄市役所」,亦即現今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無形文化資產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藉此表達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並藉由授證來肯定保存者與保存團體的功勞。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感謝各方保存者與保存團體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推廣的堅持與投入。舉辦授證典禮是給予保存者及保存團體的認同肯定,未來市府會提供更多的宣傳並且向文化部爭取相關經費,從研究、紀錄、傳習、推廣等多方面,讓新一代的市民認識與認同並參與,透過市府與保存團體的一起努力,使高雄無形文化資產可以代代相傳。
本次參與授證的保存者表示,對這次的授證引頸期盼已久。許多傳統文化都面臨到保存者日漸凋零,新生代因對傳統感到有距離的隔閡而不願參與。透過這次認證,讓人感受到市府對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視,也讓大家對文化傳承充滿期待。
本次授證對象計有9項9個保存者,包括1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8個民俗保存團體,其中包含3個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張榑國是全臺首位以「皮影戲偶製作技術」項目登錄之保存技術保存者,除了會製作新偶,也會修復舊偶,並持續推動傳習工作。民俗往往是經過長期醞釀,才逐漸形塑成一套風俗習慣、信仰體系及價值觀念。本次授證的「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鳳邑鸞堂扶鸞著書儀典」、「白砂崙萬福宮王醮大典」、「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等5項民俗,都反映了歲月累積下一個區域群體的生活美學,保存團體亦不遺餘力地推展民俗文化傳承。此外,高雄市也在110年登錄了3項民俗類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包括卡那卡那富族河祭(Pasika’arai)、米貢祭(Mikongu),以及新增認定「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為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保存者,不但彰顯了高雄繽紛多元的族群文化,也讓各自獨具特色的祭典文化得以延續永存。更多高雄市文化資產相關資訊可至高雄市文化資產網(http://heritage.khcc.gov.tw)查詢。
▎ 本次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暨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授證名單 ▎
▪ 皮影戲偶製作技術_張榑國
▪ 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_內門紫雲宮
▪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_鼓山地嶽殿吉勝堂
▪ 鳳邑鸞堂扶鸞著書儀典_高雄市鳳邑誠心社明善堂同修會
▪ 白砂崙萬福宮王醮大典_萬福宮管理委員會
▪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_高雄市義民爺文化協會
▪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_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 卡那卡那富族Mikongu(米貢祭)_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 *新增認定-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保存者)
2022.05.12
Gallery
相關圖片
01. 本次授證對象計有9項9個保存者,包括1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8個民俗保存團體。
02.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王文翠局長致詞
登錄項目 / 皮影戲偶製作技術
保存者 / 張榑國
皮影戲偶是展現傳統皮影戲表演的主體,無論是新偶的設計製作,或是舊偶維護修復技術均彌足珍貴。
保存者張榑國能複刻、修復家族傳承的偶件,並能依演出生態創作新角色,不僅熟悉皮影戲偶製作流程,亦具備各式皮影戲偶材料處理知識,結合現今環境資源,開發多元材料及新刀具,引進皮革及更新操縱桿。擁有製作、保存、修復皮影戲偶不可或缺的經驗和技術。
登錄類別 /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
登錄項目 / 皮影戲偶製作技術
保存者 / 張榑國
皮影戲偶是展現傳統皮影戲表演的主體,無論是新偶的設計製作,或是舊偶維護修復技術均彌足珍貴。
保存者張榑國能複刻、修復家族傳承的偶件,並能依演出生態創作新角色,不僅熟悉皮影戲偶製作流程,亦具備各式皮影戲偶材料處理知識,結合現今環境資源,開發多元材料及新刀具,引進皮革及更新操縱桿。擁有製作、保存、修復皮影戲偶不可或缺的經驗和技術。
登錄項目 / 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
保存者 / 內門紫雲宮
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為中埔頭紫雲宮專屬武陣,除保留完整「套頭」,並有解說教本,陣式清楚,為羅漢門迎佛祖民俗遶境不可或缺的陣頭。
保存者內門紫雲宮設有簡易宋江館,張掛「拍面」角色臉譜,對於宋江獅陣的知識、技術與文化表現形式充分了解,並主動積極推展及傳承,實屬難能可貴。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
保存者 / 內門紫雲宮
內門中埔頭宋江獅陣為中埔頭紫雲宮專屬武陣,除保留完整「套頭」,並有解說教本,陣式清楚,為羅漢門迎佛祖民俗遶境不可或缺的陣頭。
保存者內門紫雲宮設有簡易宋江館,張掛「拍面」角色臉譜,對於宋江獅陣的知識、技術與文化表現形式充分了解,並主動積極推展及傳承,實屬難能可貴。
登錄項目 /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
保存者 /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
吉勝堂八家將為鼓山地嶽殿代表性陣頭,至今仍保有獨創的四星陣法、板批式雙龍拜塔與牛角家將帽,且具有乩將性質。
保存者鼓山地嶽殿吉勝堂為吉勝堂八家將主辦宮廟,對陣團甚為支持,且透過研究,深入了解其歷史沿革、技術及表現內涵,並讓民眾親近家將文化。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
保存者 / 鼓山地嶽殿吉勝堂
吉勝堂八家將為鼓山地嶽殿代表性陣頭,至今仍保有獨創的四星陣法、板批式雙龍拜塔與牛角家將帽,且具有乩將性質。
保存者鼓山地嶽殿吉勝堂為吉勝堂八家將主辦宮廟,對陣團甚為支持,且透過研究,深入了解其歷史沿革、技術及表現內涵,並讓民眾親近家將文化。
登錄項目 / 鳳邑鸞堂扶鸞著書儀典
保存者 / 高雄市鳳邑誠心社明善堂同修會
鳳山地區鸞堂舉行扶鸞著書非常慎重且具特殊性,儀典保存傳統祭儀程序,包括「請旨著書」、「接詔開著」、「完竣繳書」、「恭送書灰」。
保存者高雄市鳳邑誠心社明善堂同修會為僅存少數保有鸞生能著造善書的鸞堂社團,設立至今已歷經八科著造善書儀典,分工詳細、各司其職。鸞生均具協助推動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鳳邑鸞堂扶鸞著書儀典
保存者 / 高雄市鳳邑誠心社明善堂同修會
鳳山地區鸞堂舉行扶鸞著書非常慎重且具特殊性,儀典保存傳統祭儀程序,包括「請旨著書」、「接詔開著」、「完竣繳書」、「恭送書灰」。
保存者高雄市鳳邑誠心社明善堂同修會為僅存少數保有鸞生能著造善書的鸞堂社團,設立至今已歷經八科著造善書儀典,分工詳細、各司其職。鸞生均具協助推動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
登錄項目 / 白砂崙萬福宮王醮大典
保存者 / 萬福宮管理委員會
萬福宮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傳統,透過神蹟諭示啟建王醮,傳統科儀內容完整而豐富。
保存者萬福宮管理委員會重要參與成員多具備舉辦祭典活動的經驗,並了解王醮祭典的文化意涵、知識、技術及表現形式。辦理王醮時由廟方成立專責組織、分工合作,團隊極具熱忱與能量。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白砂崙萬福宮王醮大典
保存者 / 萬福宮管理委員會
萬福宮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傳統,透過神蹟諭示啟建王醮,傳統科儀內容完整而豐富。
保存者萬福宮管理委員會重要參與成員多具備舉辦祭典活動的經驗,並了解王醮祭典的文化意涵、知識、技術及表現形式。辦理王醮時由廟方成立專責組織、分工合作,團隊極具熱忱與能量。
登錄項目 /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
保存者 / 高雄市義民爺文化協會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因清乾隆年間林爽文、莊大田事件而起,由六庄頭輪流舉辦祭典,至今已兩百多年。儀式包含「請水」、「公筵」、「送水」。請水、送水地點與歷史場景合而為一,傳統儀典保留完整。
保存者高雄市義民爺文化協會與傳統祭典組織溝通協調良好,重要參與人士均具多年參與祭典活動之經驗,並能了解民俗核心精神及表現形式。擁有協助祭典保存維護的能力與意願。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
保存者 / 高雄市義民爺文化協會
下淡水溪六庄頭義勇公做大小功祭典因清乾隆年間林爽文、莊大田事件而起,由六庄頭輪流舉辦祭典,至今已兩百多年。儀式包含「請水」、「公筵」、「送水」。請水、送水地點與歷史場景合而為一,傳統儀典保留完整。
保存者高雄市義民爺文化協會與傳統祭典組織溝通協調良好,重要參與人士均具多年參與祭典活動之經驗,並能了解民俗核心精神及表現形式。擁有協助祭典保存維護的能力與意願。
登錄項目 /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
保存者 / 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河祭彰顯卡那卡那富族與河流、土地的重要關聯,儀式過程展現傳統捕魚、動植物知識,並透過傳統祭儀程序,呈現祭典的神聖性,再現族群敬天愛地的精神。
保存者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充分掌握該民俗文化知識內容,並對河祭進行田調,理解祭典變遷過程,謹守儀式規範,積極推動文化深耕與傳承。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
保存者 / 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河祭彰顯卡那卡那富族與河流、土地的重要關聯,儀式過程展現傳統捕魚、動植物知識,並透過傳統祭儀程序,呈現祭典的神聖性,再現族群敬天愛地的精神。
保存者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充分掌握該民俗文化知識內容,並對河祭進行田調,理解祭典變遷過程,謹守儀式規範,積極推動文化深耕與傳承。
登錄項目 / 卡那卡那富族Mikongu(米貢祭)
保存者 / 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米貢祭儀式過程展現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農耕、漁獵、動植物等知識。透過傳統祭儀程序、傳統樂舞,呈現祭典的莊嚴與神聖,並再現族群與自然、超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
保存者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透過田調,紀錄祭儀完整流程及內涵,進而了解米貢祭的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及祭典變遷歷程,謹守儀式規範,重視傳統文化之保存維護。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卡那卡那富族Mikongu(米貢祭)
保存者 / 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
米貢祭儀式過程展現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農耕、漁獵、動植物等知識。透過傳統祭儀程序、傳統樂舞,呈現祭典的莊嚴與神聖,並再現族群與自然、超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
保存者臺灣卡那卡那富族發展協會透過田調,紀錄祭儀完整流程及內涵,進而了解米貢祭的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及祭典變遷歷程,謹守儀式規範,重視傳統文化之保存維護。
登錄項目 /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保存者 / 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
聖貝祭為拉阿魯哇族重要祭典,儀式中顯示聖貝的神聖性,並再現族群遷徙歷史及反映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
保存者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熟悉祭儀之傳統知識,儀式過程盡可能維持傳統祭儀程序,亦長期推動恢復舉辦傳統祭儀,對文化維護具高度熱忱。
登錄類別 / 民俗
登錄項目 /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保存者 / 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
聖貝祭為拉阿魯哇族重要祭典,儀式中顯示聖貝的神聖性,並再現族群遷徙歷史及反映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
保存者高雄市那瑪夏拉阿魯哇文化協進會熟悉祭儀之傳統知識,儀式過程盡可能維持傳統祭儀程序,亦長期推動恢復舉辦傳統祭儀,對文化維護具高度熱忱。